欢迎光临北京都市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高考结束 这些心理调适很有必要

备受关注的高考结束了。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这是中学时代铿锵的尾音,也是人生下一站的序曲。虽说学海无涯,但完成了高考这个重要的人生大考,仍然值得放松和欢喜。在等待高考成绩的这段时间,有些考生和家长容易或是忧心忡忡、焦躁不安,或是情绪低落。那么,如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和解?如何坦然面对不可改变的结果?如何安放当下,走向未来?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高考之后的考生心理调适问题。

如何面对等待成绩的焦躁不安

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都会复盘考试情况,预估成绩,若是对答案的正确性有把握,自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发现答错了题,则会感到郁闷、懊悔。这些因错自责的考生,担心成绩不理想,感到紧张和焦虑,心理负担重,不愿出门或与人交流,甚至茶饭不思。有这种想法的考生,建议尝试用以下方法疏导自己。

1.不做“未卜先知”的推断

学生可能会对高考结果存在一些灾难化和以偏概全的主观预判,复盘的时候发现自己做错了几道题就联想到“考砸了”。这个时候,应该停下来思考,这是自己的想法还是现实。在高考成绩正式公布之前,一切都不是最终结果,不做“未卜先知”的推断,就不会让非理性思维掌控自己的生活。

2.接纳负性情绪与进行放松训练

重要的未知事件容易勾起人们的焦虑情绪,等待高考结果的过程中出现担心、焦躁的情绪是常见且正常的。我们要学会接纳已经出现的负性情绪,通过一些方法帮助自己面对和处理。比如,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做深呼吸放松练习,闭上眼,缓慢地、深深地吸气、呼气,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保证整个呼吸过程是缓慢的。此外,还可以伴着轻缓的音乐,想象最能让自己感到舒适、惬意、放松的情境,比如海边、花园等。这样的深呼吸放松和想象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躁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3.“忙起来”是抵抗焦虑的良方

考试结束,离开书本、卷子的学生突然感到无所事事,容易让“胡思乱想”有可乘之机。因此,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起来,最好涵盖娱乐、休息、人际交往、运动、课外学习等方面。比如,可以重拾因备考而暂时放下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做运动,如打球、下棋等;或者研究自己心仪的学校、专业和与高考志愿相关的信息。

4.规律有意义的生活是良好情绪的保证

经历了高考前的全力以赴,考生大多感到身心俱疲,考后理应多补觉,多休息,多放松。与此同时,又需注意过犹不及,从过去忙碌充实的生活直接转变为过于单调简单的生活(如每天就是吃、喝、睡、刷手机),可能会让人感觉百无聊赖,促发不良情绪。若一直沉浸在这种状态中,不利于大学模式的顺利转换。

所以在高考后和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应保持相对规律、有意义的生活模式,可以适当延长睡眠、娱乐时间,但注意不要颠倒作息,不因频繁熬夜而在白天过度补觉,也不要长时间沉浸在电子游戏中。

家长 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高考时全家上阵,高考后家长也不能缺位。在等待的日子里,家长无论个人情绪如何,都要为孩子的良好情绪助力。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规划,协作指导孩子充实生活,也可安排一些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到户外散步、赏景等。

家长应避免与孩子反复谈论高考、成绩等话题,不在无形中给他们增加压力。只有稳定自己的焦虑情绪,才能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当孩子表达焦躁不安等情绪时,要做积极的倾听者,给他们发泄情绪的机会,并用更成熟客观的认知帮助他们调整自身不合理的认知。

如何应对成绩不如意的沮丧

高考成绩出来后向来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若自己得到的是不甚理想甚至是糟糕的成绩,难免沮丧、难过。但其实每个人都明白,高考一旦结束,成绩便不会再发生改变,不管结果是否如意,生活都要继续,此时以及未来,与自己达成和解最为重要。

1.做出选择是解决当下困境的重要一环

高考成绩公布后,学生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有的人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和专业,有的人与大学失之交臂,有的人需在心仪的学校和心仪的专业两者之间做选择……这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面临的困境思索内心的需要,也可以向老师、学长、家长等咨询相关经验和建议,帮助自己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决定。

“做选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建议学生尝试把几个选项的利弊一一列出,进行理性分析,必有帮助。我们想提醒的是,没有一个抉择能代表绝对的好与坏,人们看到的只是眼下,如果站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看当下的选择,也许“好”“坏”就会发生改变。因此,不用过分纠结于当下抉择的对错,多方听取建议和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后做出的选择,就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勇敢地走出这一步,随着眼下混乱的境况经过深思熟虑得到解决,不良的情绪也会随之减轻。

2.调整不合理的认知

有的学生可能存在一些绝对化的消极认知,比如,“没考上大学,人生没有希望了”“我只能去一流大学读书”“没有选择到我喜欢的专业就没有意义”……这种认知模式在遭遇挫败时,会把当下的困境更加负面化和绝对化,势必会加重人的无望、沮丧和悲观。然而,我们仔细想一想,高考是否真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万事万物是否能一眼望到底呢?我们想跟高考成绩不如意的学生说的是,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已经步入终生教育的时代,受教育的渠道越来越多,读心仪的学校和专业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打个比方,没有考取心仪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考取心仪学校的研究生;高考失利的学生可以通过复读、职业教育等方法,打开另一片天地。

家长 陪伴左右化身港湾

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注定不可能是所有人的狂欢。面对孩子高考的不如意,家长要发挥避风港的作用,对于既定事实,与其给予指责、埋怨和批评,倒不如静下心来,陪伴其左右,与孩子商量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来走出困境。

家长以过来人的见识和智慧去思索人生中的挫败,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再以此去影响和引导孩子,这就是港湾的作用。有的家长考试前对孩子无限宠爱,一看到成绩不佳就立马变脸;有的家长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态度、表情、语气等都透露出责备。问题是,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这种“有条件的爱”而对父母产生质疑,影响到亲子关系。我们建议家长,将孩子放在成绩之前,毕竟成绩不可改变,但孩子仍然可以变得更好。

如何筹备开启新生活

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一些孩子升入大学后往往感到诸多不适,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和准备。

大学的学习模式从过往由老师、家长、自己主导转变为完全由自己掌控,学习内容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生活中,从被精心呵护的家庭生活转变为独立自主且要顾及他人的集体生活;在社会交往上,从过去几乎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转变为参加各种社团、独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成年人生活。我们建议学生利用假期,向身边的大学生取经,更多地了解大学生活,做到有备无患;在家中,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我照顾技能,提前演练角色转换。

家长 珍惜这段亲子时光

高考后的这个假期,家长应该珍惜。随着孩子踏入大学的校门,他们的社交舞台将越来越宽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家长何不抛开不良的情绪,转而多创造和孩子相处的时机,与之共享亲子时光。

至于孩子高考后短时间的负性情绪和作息紊乱,实属正常,可以理解。他们只需学习一些积极的方法,在家长的陪伴和支持下即可顺利过渡,家长不必过度关注和渲染。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孩子的情绪、认知、行为出现明显的改变,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家长还需给予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防患于未然。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疗师)

安静

高考心理孩子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北京都市网 www.bjdshi.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