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调研团探索 “人工智能 + 旅游 + 科普” 融合新路径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各个行业。为了深入探究 “人工智能 + 旅游 + 科普实践教育” 这一创新融合模式,池州学院“赴合肥‘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调研’实践团”于2025年7月15日,前往合柴 1972 和安徽省博物院(蜀山馆)开展调研参观和学习活动。期望通过此次实地考察,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开拓新思路,寻找新契机。
图1调研实践团于合柴1972北门合约
合柴 1972,这座由监狱旧址与合肥柴油机厂老厂房华丽转身而成的文创园,如今已然是合肥熠熠生辉的文化新地标。其斑驳的红砖瓦墙、高耸壮观的大穹顶车间,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在当下,这里也成为了人工智能与文旅激情碰撞的前沿阵地。
调研团一踏入合柴 1972,便被园内将人工智能技术巧妙融入旅游体验的创新项目深深吸引。在一处运用 AR 技术精心打造的历史场景复原区,同学们仿若拥有了穿越时空的神奇能力,亲眼目睹了这片土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风貌。一位参与体验的同学难掩激动之情,兴奋地分享道:“当我戴上设备的那一刻,原本空旷的场地瞬间像是被施了魔法,过去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其中穿梭往来,那种强烈的震撼感至今仍在我心间回荡。这让我深切地认识到,人工智能完全可以为旅游带来如此鲜活、逼真的历史再现,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同时,调研团分组分头进行关于大众对于人工智能了解以及应用的问卷。调查研团的小伙伴们像一群侦探一样,分头行动,深入园区的每个角落,和各种各样的调研对象聊得热火朝天。他们有的坐在咖啡店,和忙碌的店员们聊起人工智能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有的和学生们聊起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讲述着他们在课本上、网络上看到的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还有的在休闲区,和中年女性、创业青年们聊得津津有味,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从智能家居到智能办公,从便捷生活到创新创业,话题广泛而深入。
他们就像一群探险家,一边探索一边记录,分组分头进行着关于大众对于人工智能了解以及应用的文件调查。在咖啡馆里,和创业者们探讨着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听他们讲述如何用智能技术改变行业格局;在艺术区,和艺术家们聊着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结合,看他们如何用智能工具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在科技体验区,和游客们互动体验,了解大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接受程度和期待。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图2同学们针对路人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束了在合柴 1972 的精彩调研后,调研团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安徽省博物院新馆。这座坐落于合肥市怀宁路 87 号的新馆,建筑造型精妙地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在这里,调研团领略到了人工智能在文物保护、展览展示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图3调研实践团于安徽省博物院蜀山馆(新馆)东门合影
同时,本团队亦有幸参观了安徽省博物院举办的圆明园兽首及海外回流文物特展,观赏了以七件圆明园兽首为核心的八十四件海外回流文物,包括圆明园兽首七件(其中真品四件、仿品三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及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的佛教造像,其中一级文物共计十一件。展览通过“文物+科技+故事”的三维展示方式,系统性地解读了圆明园兽首的中西合璧工艺、商周青铜器的礼制文明以及青州造像的佛教艺术演变,从而建立了“可触摸、可共鸣”的文化认知。
图4团队在特展中观赏文物
在文物保护方面,博物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进行高精度的数字化采集和分析,能够及时、精准地监测文物的保存状况,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在展览展示环节,借助智能导览系统,游客只需轻松点击手中的设备,就能获取详细的文物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甚至还能观看虚拟复原的文物历史场景,极大地丰富了参观体验。而在科普教育方面,博物院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一系列互动体验项目,例如让孩子们通过操作智能设备,亲自参与文物修复的模拟过程,在趣味盎然的实践中深入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
图5团队同学正在排队准备体验省博物院内的沉浸式XR探索体验馆
一位参与互动项目的同学兴奋地说道:“原本我以为文物知识会很枯燥难懂,但是通过这个有趣的互动项目,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文物修复的知识,还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人工智能真的让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人沉浸其中。”
图6团队成员和带队老师在4楼参观徽州古建展示区并体验现实增强投影技术观赏传统徽派建筑
此次调研活动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从直接效果来看,调研团成员对 “人工智能 + 旅游 + 科普实践教育” 有了直观且深入的理解,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与研究筑牢了根基。长远而言,此次调研有望推动池州学院在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上的优化与完善,培养出更多契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文旅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活动中的亮点与创新之处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以合柴 1972 为例,其创新性地将工业遗产的深厚历史韵味与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成功打造出别具一格、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体验。这种旧与新的大胆碰撞,不仅巧妙地解决了传统工业遗址改造利用这一难题,还为文旅产业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体验,有力地带动了当地文化消费的增长。而安徽省博物院新馆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探索,也为博物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式,让古老的文物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池州学院此次赴合肥合柴 1972 和安徽省博物院新馆的调研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为师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文旅发展的全新大门,更启发了众人对科技与教育、文化深度融合的深入思考。展望未来,调研团计划将此次所学所思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更多相关实践项目的落地开展。在此,也呼吁更多人关注 “人工智能 + 旅游 + 科普实践教育” 领域,共同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添砖加瓦,让科技的无穷力量为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带来更多的精彩与可能。让我们携手共进,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